究竟是谁缩短了房屋的寿命?杭州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陈旭伟认为,需要从规划设计、建筑质量和实际使用三方面做评估。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后,未解决老百姓住的问题,很多地方确实建造了一批快餐式的房子。”陈旭伟说。一些业内的人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刚 刚起步,由于规范标准体系跟不上建设速度,很多建筑工人甚至来不及学习建筑常识,就从“稻田”直接上了脚手架。加上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原因,建筑工程质量很 难得到保证。
此外,考虑到建筑成本,当时一些结构应该采用钢筋和水泥的地方或减少或取消,甚至以泥浆代替水泥砂浆使用,也会严重影响房子质量和使用寿命。
采访中,有的业内人士指出,除了规划设计和建筑质量以外,建筑寿命长短很重要的一方面,取决于住户的态度和方式,即人们能不能呵护已经使用一定年限的“老楼”。
在我国,破墙开店、野蛮装修屡见不鲜,为日后房屋坍塌埋下隐患。浙江中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吴正群指出,砖混结构是一种“免疫力”很低的结构,往往看起来很强壮,但内里已经千疮百孔。“哪怕把打掉的墙再重新填回去,也虚不受补,因为结构性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步入新世纪,随建筑水平的提高,如今城市中的大部分商品房,已采用抗震性更强的框架结构。但8090后的民居还大量存在,很多老百姓住在这些房子里。”
吴正群指出,为防止身边有更多“老楼”提前寿终正寝,各地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对所辖城市的老旧楼房做全面普查和彻查。同时,对没有维护价值,抑或是妨碍 城市规划建设的危楼,采取外迁安置居民的办法,并通过拆迁补偿,最大可能消除那些“未老先衰”房子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作为一个有27年从业经历的建筑设计师,陈旭伟也坦言,交付使用二三十年的房子,所有权可能都几次易手,结构是不是动过也不得而知,普查难度非常大。
2012年,香港就曾推行强制验楼计划,其中清晰界定了私人业主与政府的责任:政府监督不能缺位,业主作为楼宇的产权人也要对建筑负起保养、维修之责。专业的人建议,施行强制验楼刻不容缓,各地政府宜早日推出适合本地情况的“强制验楼计划”。
“楼房安全一分钟都不能等。”陈旭伟说,再难也要逐步建立档案,不仅是建立建设成果的档案,更重要的是建立使用档案。“政府应逐步加强社区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在老旧小区,应该社区跟物业联合起来,对楼房加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