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小九体育直播app 工程案例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山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24-01-13 来源:小九直播下载电脑版/屋面体系

  金秋的吕梁山,天空一碧如洗,山峦五彩缤纷。从石楼县易地搬迁安置点“石楼小镇”出发,2公里的车程便来到二郎坡山脚下,登临海拔1100多米山顶的联村帮扶电站,目光所至,不计其数的蓝色光伏板连绵起伏,在太阳照射下熠熠发光,蔚为壮观。

  在这里,8个村级光伏帮扶电站的光伏板将金色的太阳光汇聚成一股股直流电,汇聚到石楼县晟鼎110kV光伏升压站,转化为交流电接入国家电网,走进城市乡村,点亮万家灯火。

  谈起光伏帮扶电站发挥的功效,石楼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呼玉海高兴地说:“全县建设村级帮扶电站56.3MW,实现了113个脱贫村电站全覆盖,每年光伏收益6500余万元,每个脱贫村年收益50万元以上,惠及9600户脱贫户。”

  石楼县光伏帮扶电站建设及其投运后发挥的作用是我省多措并举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缩影,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克贫困堡垒的生动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2017年6月23日,习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指出:“在具备光热条件的地方实施光伏扶贫,建设村级光伏电站,通过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开展公益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习的殷殷嘱托为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八年精准扶贫,五年脱贫攻坚。我省认真贯彻习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上下同心,攻坚克难,在域内打造最大的产业帮扶项目,光伏帮扶电站历经试点探索、集中建设、规范提升阶段,已成为脱贫群众增收致富的稳定靠山,成为脱贫地区增强经济活力的有力武器,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

  产业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乡村田野前进的动力,是历史进程的凝固符号。

  临汾市大宁县而吉村是国网临汾供电公司的定点帮扶村,也是我省“光伏第一村”。电站控制室表箱里一个个跳动的数字,实时记录着这个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也给这个小山村带来了新的希望。

  67岁的马还锁曾是而吉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从有了光伏收益,他成了卫生保洁员,每天一大早起床把村间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并用三轮车把生活垃圾送往指定地点。“以前做梦都想不到,我这个庄稼汉能领到稳定的工资。在家门口干活,既不误种庄稼,还能照顾生病的老伴,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老马说起公益岗位的好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而吉村党支部书记许玉生说:“过去的而吉村是没有集体经济的贫困村,自试点建设光伏电站以来,每年源自光伏收益的村集体平均收入可达30万元左右。村里有了钱,面向脱贫群众开设了清洁员、保安员、电商管理员、村医等公益性岗位,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增收,生活有了保障。”

  光伏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大政策创新,是资产收益扶贫的重要方式,是产业扶贫的新业态。

  我省光照资源丰富,荒山荒坡面积广阔,绝大多数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发展光伏帮扶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光伏扶贫没有预先设定的模板,更没有现成可走的路子,只有在摸索中前进。

  2015年—2016年,我省光伏帮扶电站从无到有。我省选取光照资源充足,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汾西、大宁、吉县、天镇、浑源5个县作为光伏项目试点县。5个试点县勇于创新,破解光伏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我省光伏帮扶电站建设扩大规模和科学管理摸索出了成功经验。

  这一阶段,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光伏扶贫纳入脱贫攻坚八大工程二十项专项行动”,成立省光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全国最早规范光伏扶贫项目质量监管、收益分配三个省级指导文件。各地开始尝试以村级(联村)电站为主,集中电站、户用电站为补充的建设形式,探索出了林光互补、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等集约发展模式。

  2017年—2019年,我省光伏帮扶电站从试点到全面开花。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大力推进光伏扶贫,以村级电站为主要模式,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收益全部用于扶贫,主要采取公益岗位、小型公益事业、奖励补助等方式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这期间,我省各地大规模上马光伏帮扶电站,不但带动了脱贫人口务工增收,还留下了一座座“生金”的电站。

  面对繁重的任务,各级政府多措并举破解难题。在土地方面,政府主导集中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无偿提供用地或优惠供地;在资金方面,各级财政资金以及定点帮扶和社会捐赠资金,优先用于光伏帮扶项目,切块到县的专项资金,倾斜光伏项目县。与此同时,省乡村振兴局还积极争取财政设立光伏电站专项资金,千方百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创造了当年建设、当年并网、当年运行的山西速度。

  临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有喜回忆起当年的建设情景,仍然激动不已:“榆林山3万千瓦光伏电站是2018年9月8日开工的,建设单位克服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等困难,1万多人的施工大军,经过2个多月日夜奋战,同年11月28日就实现了并网发电。”

  地处吕梁山的临县曾是我省的深度贫困县,如今是光伏收益最多的县,实现了脱贫村光伏项目全覆盖、贫困人口光伏收益全覆盖、脱贫村集体经济全破零的目标。光伏帮扶电站正常运转每年可获得收益1.6亿元,447个脱贫村平均年收益20万元以上。

  工程质量是确保光伏帮扶电站产生持久稳定收益的关键。在光伏帮扶电站建设过程中,我省坚决落实“三个严格”,加强质量监管。严格设定门槛,选择具备长期运行管理能力的企业承建光伏扶贫项目;严格选购产品,优先选用工信部最新规范公告和领跑者技术指标产品;严格工程监理,项目实施全程监管,建立工程监理信息档案,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

  三年大规模集中建设,我省累计投入211.6亿元。目前,全省11个市75个项目县共有村级(联村)光伏帮扶电站5479座,集中式帮扶电站53座,总规模达到294.4万千瓦。光伏帮扶电站不但实现了58个脱贫县全覆盖,还覆盖到了有脱贫任务的“插花县”。

  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宏介绍,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省光伏扶贫收益全年突破19.72亿元,惠及6602个脱贫村,72万脱贫户受益,成为有效带动脱贫群众普遍增收的最大产业项目。

  筑牢防止返贫底线时许,东方露出了鱼肚白,阳曲县东黄水镇吉家岗村鸡鸣犬吠热闹起来。72岁的脱贫户赵二定早早起床,吃过早饭,便扛起铁锹出了门,开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驶向村外的温室大棚,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中午时分,赵二定和村里的老人们齐聚日间照料中心,大家有说有笑,吃着可口的饭菜。村民赵红梅对记者说:“我和海香都是脱贫户,而且都会厨艺,在日间照料中心做饭已经七八年了,工资从每月的500元涨到了现在的900元,而这些钱都来自村里的光伏收益。”“为了花好这16万元,村里可是费了不少劲,公益岗位设置和报酬发放都通过‘四议两公开’等程序,确保了每一分钱都发挥应有的作用。”村党支部书记郭瑞烨对记者说,村“两委”十分注重精准分配光伏收益,结合村情和个人实际,共设置了农业生产、护林防火、卫生保洁等固定公益岗位14个,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就地就业。

  “太阳出来就赚钱。”这看似不费力气的收益,如何分配更为重要。作为政策支撑,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山西省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试行)》,各地严格执行,因地制宜设置公益岗位,严格落实收益分配公示公告制度,确保了光伏帮扶电站收益的精准发放和使用,有效防止了出现脱贫不稳定人口与边缘易致贫人口的返贫现象。

  系统监测收益分配,保障收益按时发放。研发山西省光伏帮扶收益分配管理系统,光伏帮扶收益从电费结算到分配细项结果一目了然,时间跨度可随时调阅,各类数据自动生成,提升了基层工作效率,实时监管帮扶成效;光伏帮扶收益按时与电力部门结算,压缩运营维护等综合性支出成本,最大化保障光伏帮扶收益资金到村额度。

  春有山花,秋有落叶,黄河和长城在这里握手,偏关县水泉乡水泉村迎来了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村里古朴怀旧的供销社,全国规模最大的战备地道,风味独特的农家乐,干净整洁的街巷,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村民们也跟着忙了起来。

  偏关县乡村振兴局分管光伏产业的赵智平介绍,“十三五”以来采取集中式、村级联合式、户级分布式三种发展模式建设光伏帮扶电站,全县实现了建档立卡脱贫村光伏收益全覆盖、脱贫村集体经济全破零,成为脱贫户稳定增收的“阳光”工程,今年1月至7月村级(联村)电站发电收益1623.66万元,扣除税费和运营费后分配到村1285.9万元,到村率达92%,有效壮大了集体经济。

  来自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我省光伏帮扶电站收益2015年15万元,2016年343万元,2017年6906万元,2018年4.6亿元,2019年12.3亿元,2020年19.7亿元,2021年19.6亿元。在经历快速增长之后,我省光伏帮扶电站年收益稳定在19亿元以上,由于资产全部确权到村,使全省6376个脱贫村集体经济破零,每个村年均至少获益20万元。光伏帮扶电站已成为壮大集体经济的新业态、脱贫群众增收的新亮点。

  村级电站四处分散无人值守,电站谁来管、监管怎么办、运维如何抓?我省面对光伏电站由“建”转“管”的新形势逐个破题,村级(联村)电站数据接入监测系统,电站产权确权到村,低效起底排查整改,取得了发电效率高、后续维护好、收益分配准、监管主体实、稳定运行久的成效。

  2020年以来,光伏电站进入规范提升阶段,我省75个项目县都建立了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运用全国监测系统,对故障电站实施后台诊断,现场派单,及时抢修;入驻国网系统的运维机构有81家、实现了持证上岗;聘用9640名脱贫劳动力参与电站日常管护,“政府监管、专业运营、群众参与”的管理维护构架已经形成,每个电站都做到线日,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几朵白云悠闲地在游走。在宁武县余庄乡石咀头村光伏帮扶电站,县光伏电站管理有限公司经理王巨林正带着技术人员巡查线路、排除故障。王巨林说:“光伏电站事关脱贫村集体收益,事关群众公益岗位工资发放。国庆假期,公司制定了应急预案,确保了全县光伏电站的平稳运行。”

  今年3月,临县和牛农牧有限公司与临县政府、蒙牛集团签订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发展奶牛养殖业,地址就选在了曜头村的牧光互补电站。目前,一期项目已全部完成,已建成标准化牛舍5栋,安装德国进口的48位自动转盘式挤奶设备一套,干草棚、青储窖、粪污处理系统也都投入了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采用太阳能环保节能供热、取暖系统,大大节约了运营成本。

  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武乡县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杜文忠说,采用“光伏+种植”的模式实现了帮扶电站到产业园的转变,建成的樱桃园、苹果园、桃李园、梨园、葡萄园、艾草园和绿化景观园已对外开放,果树已全部挂果,集“生态、种植、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帮扶示范综合园区已具雏形。目前,光伏电站累计收益1400万元,所属产业园带动30户群众就近就业,户均年增收6000元。

  风轻花落定,时光留痕迹。如今,一个个光伏电站变成了一个个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的好项目,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支撑。2021年全国村级光伏帮扶电站运行管理监测情况显示,我省村级电站规模总量居全国第三,年度发电收益19.57亿元,居全国第一;年均发电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02个百分点,运行支出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光伏帮扶电站在山西让“靠天吃饭”有了新注解。(李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