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小九体育直播app 工程案例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楼板体系
大会堂o大建设o大秘闻:怎样把烧红的铆钉抛向28米的高空平台
发布时间: 2023-11-28 来源:楼板体系

  全网首揭:钢结构设计工程师李瑞骅回忆,空中是如何“接烧红铆钉”的传奇故事

  全网首揭:建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时,周恩来总理讲述了怎样一个发生在延安的真实故事

  全网首揭:48米,重148吨,用于宴会厅的巨大钢梁,是用什么招数运上大会堂二层的

  全网首揭:庆功会上是哪三人得到周恩来总理的祝酒?周总理对大会堂建设有怎样的评价

  1958年,中央,决定在首都北京建设“十大建筑”,以展现新中国的辉煌成就。其中建造人民大会堂,是“十大建设”之首,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抓。

  人民大会堂的整个工程设计,是由北京市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张镈任总建筑师和朱兆雪任总工程师。

  张镈,是名门之后,他父亲是赫赫有名的两广总督张鸣歧。1911年他生于广州。19岁时,考取由我国第一代建筑师梁思成教授任教的东北大学。1934年大学毕业后,经考试进入当时全国最著名且最大的建筑设计单位——基泰建筑事务所的天津事务所,与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学家杨廷宝在同一工作室。在杨廷宝的指导帮助下,张镈成长为基泰的技术骨干,成为主力,出色完成了北京先农坛体育场、香港荃湾电影院等100余项大中型设计任务。

  1951年3月26日,张镈辞去基泰香港总公司的高薪要职,来到北京,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3年,被任命为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担当首都建设的重任,完成了天桥剧场、新侨饭店、友谊宾馆等众多建筑的设计任务。

  1958年9月5日,在经过层层筛选后,确定由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承担人民大会堂的设计任务,并决定由张镈担任大会堂的总建筑师。

  朱兆雪,1899年生于张家港市乘航乡。20岁时赴法国留学。后又留学比利时,攻读土木工程专业。1927年2月回国,先后任北平大学建筑系教授、中法大学理学院教授、北平大学土木建筑系教授、北平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北洋大学北平部建筑学院主任、北平大学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朱兆雪先后任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北京建筑公司经理兼总工程师、北京建筑设计院及北京市规划局主任总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和教授等职。

  朱兆雪虽早年留学法国,是建筑界资深专家。但因所学专业不同,他对建筑钢结构设计不是很熟悉,所以他就把大会堂钢结构的设计重任,交给了李瑞骅。让李瑞骅来全面承担人民大会堂钢结构部分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包括60米跨度万人大礼堂屋盖、出挑16.5米悬臂看台、48米跨度148吨重的宴会厅钢结构桁架等的设计。

  李瑞骅,1924年生于上海,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48年赴加拿大桥梁公司工作。1952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他是应中央政务院邀请,在朝鲜战争期间,绕道欧亚十多个国家,行程数千里回到祖国的。回国后,先后担任上海华东设计院、建工部金属结构设计研究所的主任工程师、顾问总工程师。

  人民大会堂工程,在钢结构上,大的任务有三个:一是人民大会堂60米跨度的屋盖;二是二层宴会厅48米跨度的钢结构桁架;三是人民大会堂二楼出挑16.5米的悬臂看台。

  当时有明确指示,大会堂建设的所用钢材,必须全部国产。当时国产钢材质量不一,负责大会堂工程结构的总工程师朱兆雪,非常谨慎地对李瑞骅说:“我们两人的脑袋好比是挂在裤腰带上的。”

  朱兆雪的这句话,说得很严肃,说得很有份量、语气很重地说了好几遍。这句话里,更多地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的担当。

  人民大会堂60米跨度的屋盖,包括钢屋架和大型屋面板,上面加五层油毡防水,还有保温层,找完平层后,在最上面还要铺一层小石子,这个做法,确实是保证了工程质量,但又与承重相矛盾。就是要超重。由于自重太大,安全系数就会降低,甚至降低到危险的程度。对这些,朱兆雪和李瑞骅是非常担心的。朱兆雪承受着巨大的心理上的压力,总是吃不好,睡不好。在经过反复研究,再三推演后,他们正式向有关部门,进行书面报告。最终上级有关部门同意朱兆雪和李瑞骅的意见:每平米加400公斤的活荷载。

  大会堂宴会厅的大梁长48米,重148吨。因为是在二层,难以把如此长的大梁运上去?

  为了便于施工,李瑞骅首先设计一个临时的400吨重的钢结构支架施工平台,用这样的平台来承托148吨的桁架。

  当时这种大型桁架只能采用铆钉结构,才可靠,才可能正真的保证实施工程质量。原计划用五天时间,经工人加班抢点,400吨重的钢材支架,仅三天时间就完成了。

  钢桁架施工时,是要把烧红的铆钉,抛到28米高空的平台上,然后用铆钉枪,在两面对打,直至铆钉冷却为止。

  在下面摔铆钉的和在高空接烧红铆钉,都是一个技术活,也是绝活。这不是一般工人能干的,是要有特技的,在一摔一抛中,绝不能失手。在没有高强螺栓前,都一定要采用铆钉。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建造时,就是用铆钉铆的。

  李瑞骅说,加拿大桥梁公司,每年都有摔接铆钉的技术比赛。铆钉必须摔在离建筑物一定距离之外,所以接铆钉是很困难的。有时工人把两条腿钩在钢架上,身体则悬在半空中去接铆钉,虽有安全带,但也很危险。大会堂在施工时,就是采用这近似是最原始的办法。但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实施工程质量,也只能用这个办法。

  多年后,李瑞骅还念念不忘地说:“不知现在还有没有这种身怀绝技的工人了?!”

  人民大会堂的第三项任务是出挑16.5米的悬臂看台,它也是很特殊的。李瑞骅回忆说,在建设过程中,周恩来总理在现场,讲了一个历史的真实:有一个姓李的将军,在延安唱京剧《武家坡》时,群众非常激动,跳跃叫好,造成剧场二楼的看台倒塌,我也赶去救人,结果脚跟踩上了一个钉子,所以对这件事,印象很深。你们在设计看台时,千万千万,要十分注意,不能给人有震动或不安全的感觉。

  周总理讲的这一个故事,就是再次提醒我们肯定要保证工程质量。李瑞骅说,的确从周总理讲的故事中,更加感到了责任,于是我们再次加大了挑梁的截面,使挠度从原来的1/400提高到1/800,还请建筑研究院专门来测试挠度。

  在结构完成挑台建成后,在工作要求上极为认真的周总理,还专门调来二个连队战士,坐满看台,并特别安排一些战士站着,由军官发出“起立,坐下”的命令。

  周总理还亲自坐在看台的最前面,亲身体验,经实测后,他说:“很好,没有感到震动。”他在大会堂里前后左右的位子都去坐了一下,说音响效果也很好,每个座位上都能听得清楚。在施工期间,周总理经常来到大会堂工地,中午和大家一起排队买饭。实际是身体力行,检查施工工作和工程质量。一个大国总理真是特别细心呀!

  大会堂工程结束后,周总理在福建厅召开庆功大会,宴请参加国庆十大工程的主要负责人,我有幸被邀参加。我一进入大会堂的北门,就看见周总理已等候在客厅的门口,他强有力的握手,大幅度的摆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会堂工程为十大工程之首,周总理请设计人大会堂的代表到他跟前接受他的祝贺,我被光荣地选上了。当时一共有三人被选上:北京市设计院的朱兆雪总工程师、铁道部的汪菊潜副部长和作为建工部代表的我。

  我们三人走到周总理面前,他说:“祝贺你们成功!”并和我们每个人一碰杯,一饮而尽。当时站在他旁边的彭真市长说:“总理满意不满意?”

  这五分,是满分,这是给所有为人民大会堂建设付出心血,做出贡献的人们的最高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