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小九体育直播app 工程案例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楼板体系
福建省发布村镇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
发布时间: 2024-06-21 来源:楼板体系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激励各地积极作为、守正创新,推动互学互鉴、形成氛围,促进全省村镇建设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提升,日前,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结合日常资料收集和调研了解,对各地在提升农房建设品质、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推进闽台乡建乡创合作、培育典型示范样板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进行梳理,形成了《福建省村镇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具体如下:

  厦门市住建局根据该市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安全生产纳管办法,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农村自建房及小散工程纳管办法,并以翔安区内厝镇作为试点,围绕安全、质量和建筑风貌的管控,建立“三建房四责任五保障”机制;从全国征集编制了60套农村住宅通用图集、修编12套2022版图集,推动“图集建房”;进一步明确区、镇街、村居、业主四级责任,全面落实机构、制度、经费、执法、平台五个方面工作保障措施。在试点基础上,制定全市实施方案,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建立督办和考核机制,全面推广。

  三明市住建局聚焦农房安全,创新推行县乡村“房长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房长制”工作方案,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开发“房长制”智慧平台,不断深化“人防、技防、制度防”三防体系,持续强化现场巡查指导、工匠管理、监管平台建设,推动“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农房建设管理体系建设。

  福州市建立农房建设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分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市建设局主要领导为日常召集人,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定期或不定期会商农村建房安全管理工作;市建设局、城管委、房管局、农业农村局、资源规划局等部门成立五个市级专项督导组,包片督导所有涉农县(市)区的农村建房质量安全、风貌管控工作,并督促县级建立相应督导机制;市住建局会同市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规范设置农房建设现场公示牌的通知》,统一规定农房建设现场公示牌的内容样式,将工匠带头人、审批文件、农房建筑立面效果等纳入公示内容,接受群众监督,推动新建农房全部亮明“身份证”。

  一是坚持第三方专业监督管理。三明市住建局推动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配备专业监督管理队伍,严格落实专家到场督导制,对每一幢新建农房的施工关键节点和竣工验收环节到场巡查,累计684次,实现农村建房“有专业的人管”。住建部门不定期对第三方服务情况开展监督抽查,确保巡查成效。二是坚持工匠规范管理。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成立农村建筑工匠协会,纳入工匠名录人数8873人,通过制作农村自建房安全常识宣传动画视频、专家授课、警示教育、第三方监理现场教学、技能比武等多种方式,开展工匠年度全员轮训,累计培训农村建筑工匠19400余人次。将工匠的施工行为纳入第三方到场巡查内容,倒逼工匠规范实施工程质量安全行为。

  三是开展施工现场线上评点。建立各县(市、区)工匠技术微信群,属地工匠8000余人、建筑专家400余人入群,对日常网格巡查发现的问题,以工地现场照片评点、视频推送等方式,及时予以技术指导,提高现场问题解决效率。

  城厢区住建局推动农房建设领域率先引入监理服务,以2000元/栋的标准聘请第三方施工专业管理人员,对地基基础、整体的结构、模板脚手架、起重设备等施工关键节点及安全薄弱环节进行至少6次的在场监管。发动辖内优秀建筑施工公司与镇街开展结对共建,尝试借助企业的技术上的支持和专业力量,通过协助镇街开展巡查、定期指导培训等方式,加快培育出一批有专业相关知识储备的基层管理人员。对建筑工匠履职情况开展评价管理,适时公布推荐名录及黑名单。

  永安市住建局对标“房长制”落实,组织研发农房数字化动态监管平台(智慧房长APP),建立了“地上查、网上管”的“双控”机制,实现巡查“一键留痕”、建设“一账通管”“两违”“一抓到底”、评价“一机考核”的农房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监测新模式。一是实现农村建房巡查“一键留痕”。组织研发全市农房数字化动态监管平台,实现农房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管理。监管平台运行以来,录入284条农房建设数据,移交处置“两违”建筑10栋。

  二是实现建设“一账通管”。整合住建、自然资源、城管等职能部门数据,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及农房现状数据库,实现了农村建房的申请、审批、“四到场”服务及“两违”查处等信息化管理,建立了新建农房“一房一档”的数字档案。目前,APP已有注册用户1008户,175幢在建农房、6处新村点纳入平台监管范围,开展摸排村庄房屋417处,组织专业方面技术人员提供农村建房技术指导450余次,制止纠正违建行为82起。

  三是实现“两违”“一抓到底”。按照“乡镇吹哨、部门报到”的模式,各乡镇(街道)通过智慧房长APP平台申请“两违”建设处置,平台及时将“两违”信息推送到具体职能部门,实现各级房长线上实时跟踪掌握“两违”处置进展。

  四是实现评价“一机考核”。通过智慧房长平台,对乡镇(街道)的属地监管职责、巡查网格员的巡查效果、农村建筑工匠的建房行为等落实情况做考核评价,自动生成阶段性考评结果,促进工作落实到位。

  屏南县住建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创新,通过数字化技术,整合农村建房所需要素,研发系统性、集成化的农村建房审批安全管理平台。一是开发审批平台。将分散在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住建等审批部门的农村建房审批事项梳理后导入平台,实现审批一体化、集成化,并开发了PC端、移动政务端和移动农户端,让群众更方便快捷、高效的办理农村建房审批,实际做到“一次不用跑”就能办好“建房一件事”,单栋农村建房审批周期由线天缩短至线天,有效解决群众审批难问题。

  二是实施便民服务。将农村建房必要的建筑风貌图集、建筑立面、设计图集、工匠、建材等要素整合导入平台,形成建房要素信息库,让农户通过平台选择比较适合自己建房的相关联的内容,确保农户建房要素符合规范、质量达到标准,有效解决群众设计、建房难问题。截至目前,群众在线宗。

  三是落实过程监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第三方监理公司指导网格员、乡镇安全管理员做好农房施工关键节点监督,制定农村建房安全五级“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探索全县517名网格员巡查与无人机、自然资源部门卫星巡查相结合的全覆盖巡查模式。

  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平台嵌入了金融保险、水电开户等推介服务功能,农户可在平台上享受到建房“一揽子”服务。全县累计发放优居贷5笔25万元、发放村居贷28笔468万元,有效解决群众资金难问题。

  永安市住建局在示范房建设中,严格按照当地乡村建筑风貌导则和农房建筑立面图集要求建设,并试点采用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在提升实施工程质量安全和抗震能力、保温隔热、绿色环保、缩短工期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坚持以“抓城建提品质”为主要抓手,多措并举探索“1+2+N”裸房整治模式新路子。2022年以来完成42033栋裸房整治,完成投资约21.48亿元,达成目标量占全省40%以上。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将裸房整治列入市委“抓城建提品质”及乡村振兴2022年专项行动目标任务,按照“三年过半,五年完成”明确工作目标和进度计划。

  二是创新奖补机制。探索“政府+银行+村民”模式,采取县级补助、镇级配套、金融支持、村民自筹等方式筹集整治资金,对立面装饰、平改坡、特殊人群等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和奖补,对工作完成情况好的予以正向激励,引导村民热情参加裸房整治,如南安市向阳乡运用正向激发鼓励措施,由乡财政划拨100万元,对每季度考评完成或超额完成存量安排任务数的前三名村分别奖励6万元、5万元、4万元。

  三是发动各方参与。将裸房整治工作纳入绩效考评,整治成效作为文明村镇评选、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依据之一,并以镇抓村、村抓组、组抓户的形式,织密网格化落实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做到“裸房”入网、入格;发动银行等金融机构、第三方建筑公司、当地建筑工匠和群众等多方参与,形成整治合力,营造良好氛围。

  南平市政府办印发“三房”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探索集既有农房(裸房)整治、危房处置、新建农房示范为一体的建设、管理、活化利用机制。2022年重点打造两条市级示范带:一是以武夷山度假区为中心,串联五夫镇镇区、星村镇曹墩村、兴田镇南源岭村三个基本点。二是以政和县石屯镇为中心,连接石屯镇工农村、石屯村、长城村、西津村、东平镇碗厂村。示范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用好资金激励政策。创新推行“政府+银行+村民”模式,用好信贷资金、财政资金、村民自有资金,区、乡镇对裸房外立面整治、“平改坡”给予奖补,并对年度达成目标排名靠前镇村正向奖补。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方式,协调农信社提供建房贷款支持,专项推出“乡村振兴·安居贷”“乡居贷”,单列5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农户裸房装修等,多渠道解决群众建房资金问题。二是开展裸房整治攻坚。2022年组织全域裸房整治攻坚大会战,完成3122栋既有裸房整治,实现全域无裸房。

  三是因村制宜分类施策。针对全域旅游重点村,坚持整村“穿衣戴帽”,注重建筑风貌提档升级,推动裸房整治和全域旅游深层次地融合。针对传统村落和历史名村,突出“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则,合理推进新型材料和乡土材料结合使用,最大限度保护好传统村落格局与乡土气息。

  编印了灰白、灰褐、土黄等3个色系各8套农房建筑立面图集,满足多种建房需求;将立面图集管控要求作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的硬性要求,各乡镇指定专人按照立面图集七要素管控清单进行审批把关,并由建房人签定承诺书;全县271个村均以村规民约方式明确农房管控要求,有关部门对违反规划和设计的基本要求的不予办理有关产权证。

  一是坚持第三方专业监管。县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监理单位,对每一幢新建农房的施工关键节点和竣工验收环节到场巡查并督促问题整改,累计实施在建农房监理及四到场巡查42户126趟次。二是坚持工匠规范管理。成立农村建筑工匠协会,公布249人的工匠名录,县财政每年安排6万元补助。通过制作农村自建房安全常识宣传动画视频、专家授课、警示教育、第三方监理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完成工匠全员培训;建立工匠技术交流群,对日常网格巡查发现的问题,以工地现场照片评点、视频推送等方式来进行技术交流;出台《农村建筑工匠管理暂行办法》《农村建筑工匠积分和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着手农村建筑工匠评价。

  三是坚持建筑风貌管控。依托村民建房审批监管平台,按照《泰宁县农房建筑立面图集》明确的“七要素”管控要求,严把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审批、验收关,累计退改违反风貌管控要求的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案46个,对不符合风貌管控要求的不予验收,有关部门和单位不予办理水电入户手续。

  一是采用“一体化”模式。多次比选,确定采用EPC+O模式,将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改造提升、管网铺设和运行管护“三位一体”捆绑打包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推进乡镇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建管一体化”。二是建立“五统一”机制。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工艺、统一施工、统一运营、统一考评”的工作机制,强化第三方运维实效考核,保障设施布局合理、运行稳定、尾水达标排放。

  三是实施“一平台”监管。联合生态环境部门搭建污水智慧监管平台,开发使用监管APP,实时采集流量、电量等有关数据,掌握站区运作情况,实现远程监督,提高监管效率。

  武平县住建局积极探索开展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根据用途设置征收标准,随自来水水费一并缴交。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自来水供应企业代征收的模式进行征收。2020年3月至今,累计征收乡镇污水处理费351.93万元,统筹用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付费及污水管网延伸建设。

  光泽县住建局积极地推进全域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因地制宜采用湿垃圾发酵池处理设施,全县86个行政村全覆盖建成“可再生资源回收站”,每月收集可回收垃圾100余吨。建设二代沤肥池55套,其中,寨里镇在各村范围内建成沤肥池17套,实现镇域全覆盖。平均每个沤肥池减少农村里的生活垃圾转运量36%,节约转运成本1.2万元/年,产生有机肥1-2吨/(个·月),产生利润924元/月,可用于支付保洁员基本工资,基本实现运营平衡。

  湄洲岛按照“模式的实效性、布局的合理性、作业的实操性”重构全岛“上中下游”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一是“上游”干湿两分,服务关口前移。按人口180:1的比例为各村配备保洁员,采取“定人定时定片区”的收集模式,通过“划片上门收集、定时段收运、定点二次分拣”的方式将服务关口前移,按照定人包片包户的原则,由保洁员上门收运并作二级分类。

  二是“中游”分类收运,防止“混装混运”。全岛配备72辆干湿收运的保洁车辆,按照“专色专运”的要求,清运车辆统一粘贴分类标识,将车身颜色与各品类垃圾桶颜色逐一对应。

  三是“下游”完善末端,做到减量利用。建设垃圾资源化利用站,依托生活垃圾混合处理的成套化消纳系统,利用高温好氧发酵技术,缩短堆肥时间节约堆肥空间,各类有机垃圾实现90%减量化,产物满足NYN-525有机肥料标准,用于全岛园林绿化、农田土壤改良。构建可回收垃圾的市场化收运体系,与回收站点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收购台账,加强监管指导。

  四是全流程监管,形成有效闭环。搭建“湄洲垃圾分类”监管平台,由保洁员扫门牌二维码,拍照上传村民分类、投放情况。建立奖补机制,通过“日评分、月汇总”形成每户村民分类积分,相应兑换奖品,进行鼓励引导。建立分类运输车辆身份识别、行驶轨迹等信息实时监控系统,形成覆盖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厨余垃圾末端处置全程录像管理,实时发现反馈存在问题。

  惠安县地处东南沿海,每年产生牡蛎壳约9.5万吨,约占全市1/3、全省5.3%,牡蛎壳垃圾长期堆积,给当地造成很大困扰。县城管局结合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原则,引进牡蛎壳资源化利用企业,依托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协调各镇采取定点收集和零散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将牡蛎壳垃圾统一归集到企业处理,转化为土壤调理剂、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剂等新生物材料,实施资源化再利用,实现牡蛎壳垃圾“变废为宝”,促进形成“牡蛎养殖-生产加工-垃圾清运-固废处理-资源利用”的产业链。

  南平市住建局以“深化南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研究”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课题为契机,调研覆盖全市80%以上的乡建乡创项目,及时疏通项目实施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组建服务专班,构建市、县、乡三级服务网络工作机制,实施全程跟踪、全程指导、全程服务,2022年累计推动23个乡建乡创合作项目签约落地,其中20个列入省级补助项目。一是建立项目谋划“储备库”。结合集镇环境整改治理、新时代农村社区建设、农村建房、传统村落和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等工作,深化南台合作交流,梳理、储备意向项目。

  二是做好项目对接“中间人”。主动对接省青建协带领台湾团队赴现场对接项目,促成镇、村业主与台湾团队顺利开展洽谈并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对乡建乡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要素保障、施工建设、资金使用、驻村落地、方案沟通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帮助协调会商解决,加快项目落地见效。

  三是当好政策宣传“辅导员”。做好惠台政策解读、案例宣介、政策辅导,促进属地干部形成共识。

  罗源县住建局、起步镇党委政府创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着力培育集镇新动能,打造宜居、宜养、宜业、宜游的新时代集镇整治样板。一是凝聚多方力量,提升治理美。全县将起步镇集镇环境整改治理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以党建为引领,成立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起步镇、县住建局骨干力量为组员的核心攻坚专班,下设项目攻坚、环境督导、宣传发动、文化研究4个小组,挂牌成立集镇环境整治项目临时党支部,由科级领导分组蹲点一线、包片负责,做到项目清单成熟一批、推动一批、竣工一批。

  二是立体融合整治,打造环境美。借助台湾专家团队的理念和经验,编制镇区总体风貌规划和整治策略,在提升环境质量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公共空间、塑造集镇特色、提升集镇温度、培育集镇业态、实施共同缔造,用足用活用好省市县各级各类资金5415万元(两年创建),分两期推动41个子项目实施。

  三是打造产业空间,赋能产业美。搭建本地农产品直播平台,改造活化旧幸福院为农特产品展销中心,丰富游客品鉴场所,培育潮格尚书肉等特色小吃品牌,激发古街营商氛围,推动农特产品“窗口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村民就业创业,发挥集镇带动村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四是惠及各类人群,展现人文美。深入挖掘“过火文化”等多项民俗遗风,通过文旅手段和业态活化,将民俗元素、民宿手法植入空间改造,构建“古厝+田园风光”,重修宋桥,打造记得住的乡愁、看得见的文化、触摸得到历史的集镇空间场景,惠及老人、少儿、妇女、返乡青年等各类人群。

  永泰县住建局、同安镇党委政府以文化、产业为核,以环境提升和公共空间打造为主要手段,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品牌集镇,创建第1年累计完成投资2247万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有效提升集镇品质。一是实施共同缔造。广泛收集民意,把“老百姓要说明,我们就干什么”的理念坚持到底,发动群众参与共建。

  二是探索低成本整治法。在街区立面整治中采用统一店招、局部点缀等低成本整治法,减少相关成本,保持了协调,打造多处村民休憩微空间、串连步栈道,全方面实施公厕等公共场所无障碍改造。

  三是抓公共空间建设和特色挖掘呈现。通过新建改造、融入同安建筑文化,建设了大众茶馆、长者食堂、农家书屋、细茶品鉴馆、博物馆、观景平台、同安电影院等空间,丰富群众生活、展现文化特色、助力产业发展。

  永春县住建局、吾峰镇党委政府引入一流乡建设计团队,着力打造地域特色彰显、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完善邻里关系、促进城乡共享的吾西村新时代农村社区项目,已建成10幢示范农房、1幢社区民俗文化活动中心,完善相应的社区道路、污水管网、绿化景观等。一是创新农房设计。传承创新永春传统建筑风格,体现当地乡村风貌;注重宜居性和孝悌文化传承,一层老人房进行适老型设计,三层按当地民俗设计了祭祖堂;引入“借景”理念,景观好的一面设计大窗或落地窗,促进民宿培育;注重控制造价,主体+外装修+门窗每平方米综合造价1800元左右。

  二是创新社区规划。注重邻里关系塑造,合理的安排房屋聚落、人文、生态的关系,社区内建设有村民活动中心,包含戏台、多功能会议室、日常照料中心(老人食堂)、婚丧喜庆流水席、特产商店、图书室(可服务儿童的公益性场所)等功能空间,满足老幼妇等各类群体和城乡融合需要。

  三是创新传统传承。突出“孝道”传承,农房一层出户和全社区无障碍设施(行)、众多户外交流空间等(日间陪伴),进行设计建造;注重民俗文化传承,设计建造戏台和婚丧喜庆流水席空间。

  四是创新建房模式。探索建房户按户办理农房审批手续,按照“农户出一点、银行融一点、镇村投一点、向上争取一点”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灵活采取农户个建和统一承建相结合方式推动小区建设。

  五是创新工作方法。全过程实施共同缔造,设计阶段,组织设计团队开展村民问卷和入户调查,充分采纳村民有关老人房、祭祖堂、储藏间、房前屋后种菜空间等诉求;建设阶段,组织村民成立建房管理理事会,建立村民监理工作群,全过程参与监督,并制定社区《共管机制》和小区管理规定。

  宁德市住建局联合有关部门,在总结屏南县“雇工购料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行屏南县“工料法”的实施建议》,在全市项目总投资在100万元以内的传统村落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项目中推广使用“工料法”,由项目业主采用自行购料、聘请工匠、组织本村村民或自行组织劳务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规范、细化“工料法”项目立项、设计预算、组织监理、项目实施和验收决算等五项实施流程,完善县级部门监管职责,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落实技术保障,提升项目实施的效率、效益,促进村民家门口就业和增收。